FT 1.4億個數據背后的秘密前兩天英國著名的《金融時報》(以下簡稱FT)發了一篇雄文,說花了很長時間,用很高端的方法,分析了1.4億個數據,得出了一個驚天大秘密:過去兩年,港股漢能薄膜發電(0566.HK)的股價每到收市前十分鐘就會大漲,背后可能有神秘人物在操控。 《最后十分鐘》,翹盤理論。標題很驚悚,結論很性感。可惜,FT卻永遠不會告訴讀者另外一個真正驚悚的秘密:上述結論完全是個偽命題的,之所以搞出1.4億個數據,是因為你永遠也沒法做1.4億數據的工作。可惜啊!最in的大數據概念竟然成了FT蒙騙讀者的工具! 打開FT的文章,里面堆滿各種專業名詞:1.4億個數據節點、SQL數據庫查詢語言、統計編程語言R語言……對于不是數據黨的人來說,雖然實在看不懂FT究竟要講什么,但是這么多高大上的名詞堆在一切,也真是讓人不明覺厲。 可惜,在請教了專業搞數據的人士和熟悉FT的媒體人士后,真心讓人覺得FT實在是節操碎了一地。(或者,按那位媒體人士的話說,FT早就沒有節操了)。據說,面對中國企業,FT用一些莫名其妙不明覺厲的概念抹黑已經是家常便飯。只不過,以前是用些似是而非的金融概念,這回換成了時尚時尚最時尚的大數據。 大數據真是好,100個人里有101個都能說上兩句,認為大數據無所不能。但實際上有1個能看得懂就謝天謝地了。這種每個字都能看懂,但放在一起就會完全看不懂的高深理論,正好方便FT夾帶私貨。 比如,FT非常神奇地把漢能兩年的交易數據折疊在了一天,表示,“如果一位交易者從2013年1月2日開始,每個交易日上午9點買入價值1000港幣的漢能薄膜發電股票,然后在當天下午3點半賣出,到2015年2月9日時,這1000港幣將縮水至635港幣。但假如他每天多持有不到半個小時,這1000港幣就會變成8430港幣。” FT真是有才得狠,好像能幫灰姑娘找到水晶鞋。用一個誰也無能為力去追蹤的1.4億大數據創造了一個最后十分鐘“翹盤”理論。如果你反復看了十來遍,還是沒弄明白這么多數據怎么折到一天去,你都可能認為自己腦容量不夠。就像《賣拐》小品里那出戲,說你有跛你就真的跛了。FT結論貌似板上釘釘:尾盤拉升!背后有神秘力量。不過,媒體專家提醒我:別被FT的障眼法蒙蔽了,看過漢能股價同期的漲幅了嗎? 我一去查,我靠!2013年1月20日開盤0.35港元,2015年2月9日收盤4.21港元,生生翻了12倍!FT:你說早上1000港幣到當天下午4點收盤變成8430港幣,那剩下那4倍漲幅去哪里了?是被你家的大編輯吃了吧?!!! 這讓人不禁想起一句名言:數據是團泥,讓它圓就圓,讓它扁就扁,讓它放屁,它就能放屁。 令人稍微欣慰的是,總算市場還有明眼人。香港一位叫“劉兆祥”的證券專家就寫到,花了幾天嘗試分析有關內容,“雖未能找到由2013年開始的25個月的每5分鐘數據,最多只是去年11月開始,但也有超過4個月的時間,卻看不到他們(FT)所說情況。” 那就奇怪了。FT為什么花這么大陣仗搞出一個虛假的結論呢?搜索了下網上的報道,原來FT過去兩個月連續出了十多篇漢能的負面報道,而背后是有做空機構在操控。哇塞!這才是FT永遠不會說出來的秘密吧!冠冕堂皇的報道背后,居然藏著如此齷蹉的目的! 看來,以后真得擦亮眼睛長點心,不要以為著名全球的FT就是代表正義的白衣天使。實際上,它也可能是被陰謀家操縱著的黑心鳥人。
責任編輯:張娣 打賞 |
(c)2020-2099 B2B商機網|免費b2b網站 www.wqha.cn All Rights Reserved
服務熱線: ICP備案號:蜀ICP備20003444號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