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意大利面還是披薩餅,奶酪都是不可多得的最佳拍檔。或許正因為如此,進軍餐飲業的食物打印技術也開始瞄準奶酪,研發了通過3D打印機噴嘴擠壓奶酪的最新科技,打印出可食用的固體奶酪。與傳統食物打印技術不同的是,科克大學食物與營養學研究人員把干酪加熱到75攝氏度,使其熔化成“墨水”,然后用經過特殊改裝的3D打印機打印成型。
利用3D打印機噴嘴擠壓奶酪
我們不妨回顧一下:2011年,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世界上臺3D巧克力打印機,食物3D打印技術正式走入人們的視野。從那時開始,更多的“3D”美食出現了;美國紐約州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室研發出“玉米片打印機”,可以制造出很多花樣的玉米片,讓食客們足不出戶就感受到生活和美食的樂趣;而中國也研發生產出一種專業無門檻的“巧克力打印機”,可以讓每個人成為巧克力3D打印美食家。不久前,全球家3D打印食物的餐廳在倫敦開張,作為對未來用餐體驗的一種探索,這家名為“FoodInk”的餐廳為每位客人提供的九道菜都是現場打印的3D作品,而且連餐桌、餐椅、燈具和餐具都出自3D打印技術。
食物3D打印機
3D打印技術出現至今,每天都在上演著奇跡。在食品加工工業,3D打印技術悄然帶來了一場變革,改變著人們對加工食品的看法,顛覆著傳統餐飲業。美食和3D打印科技的結合,使食物煥發出另一番風采。甚至有科學家預言,在未來,3D打印將會給餐飲業帶來新的顛覆——不再需要廚房,每一位食客都能通過手機程式變身“大廚”。
技術瓶頸:很難打印混合食材以及滿足構圖要求
3D食物打印技術,從單一食材到混合食材,從藝術概念食物到糖果零食,再到難度較高的主食,它似乎都能做到。使用食物打印機制作食物,不僅可以大幅縮減從原材料到成品的環節,從而避免食物加工、運輸、包裝等環節的不利影響,廚師還可以借助食物打印機發揮創造力,研制個性菜品,滿足挑剔食客的口味需求。
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教授、博士生導師黃翰告訴記者,食物打印技術特別的地方是以食材作為打印原材料,例如用巧克力粉打印出造型各異的巧克力。“現在基本上植物類、肉類的粉狀食材都可以實現3D打印,其原理和3D打印原理一致。粉狀食材經過分量配比和調色后,被加入到打印的耗材單元,打印設備再根據食物的3D設計數據,對每個截面逐層、均勻地噴射食材,再通過層層疊加與不同耗材的配合制造出立體食物,然后以黏合的方式形成一個整體。”
雖然這種制作食物的手法日漸普及,但也存在一些技術問題。黃翰表示,3D“打印”食物目前的技術瓶頸,主要在于同一層或者一個切面存在多種混合食材,并且這些食材有構圖的要求。“目前的3D打印食物是每個截面逐層、均勻地噴射食材而形成的。一般情況下一個截面層所用的食材僅有一種,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打印一個玉米片飛機造型,但是我們很難打印一個混合食材且構圖有要求的飛機造型。”
此外,黃翰補充說,目前打印方式和打印材料的混合上,也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使用問題。如果考慮混合的打印,例如彩色糖果,還要考慮不同食材混合的物理化學反應。糖果雖然是混合顏色食材組成,但構圖不嚴格、比較隨機,所以難度會小一些。
未來空間:減少太空運輸難度解決全球食品危機?
關于食物打印有一種有趣的說法——如果真要論及烹飪,3D打印技術根本沒有任何意義,現階段它還只以“高級玩具”的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。對此黃翰表示,食物的意義是滿足人的食用需求和追求,3D打印的食物也是如此,它雖然可以滿足人們在外觀創意和食材重構上的需求,但目前推廣到日常生活還比較難。“因為3D打印成本較高,無論是食材還是設備都比較昂貴,難以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此外3D打印的食物是一種人造食物,這與目前人們追求自然健康的主流飲食方式存在一些矛盾,短時間內難以成為現實的主流飲食。”他解釋說。
但對于食物打印技術的未來,黃翰仍充滿信心。他認為,以中國為例,未來還會有“3D”打印肉、打印魚和打印雞等食物加入打印的行列,意義很大。“例如,3D打印魚翅可以滿足吃貨對魚翅菜系的追求,又不至于傷害海洋中的鯊魚。除了外觀以外,我相信味道和口感,是可以通過改進食材制作和3D打印技術的方式,來滿足人們的需要。這個過程和方便面的發展歷史類似。”
食物打印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,就是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定制食品——新的口味、紋理和形狀,以及獨特的進食體驗。在電影《星際迷航》中,“進取”號的船員使用復制器復制他們最喜歡的食物;而現在,美國航空航天局(NASA)和SMRC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在太空中使用3D打印機打印食物。他們認為這不僅可以降低在太空中運輸食品的難度,還有助于解決全球食品危機。
雖然距離每個人都可以在家3D打印零食的理想還有很長一段路,但是科技仍為我們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