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. 概述
根據全國棉花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統計,截止到2020年底,我國新疆棉花加工企業928家,棉花生產加工過程無有效監測手段,監管方式和監管手段落后,無法做到有效的棉花生成加工監督管理,導致無證加工、摻雜摻假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加工設備以及在經營中偷稅漏稅、虛開增值稅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。
創新棉花生產加工監管體系,是建立質量長效機制、不斷完善質量工作機制創新的核心內容,構建政府監管、市場調節、企業自律、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長效機制。強化棉花加工企業質量監督管理。嚴格對企業資質的審核,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強化監督管理。加大加工企業設備改造和技改的投入。在質量管理方面要積極推進棉花檢驗體制改革逐步與國際接軌。加快棉花加工企業信用體系建設,切實建立和創新質量監管體系和長效機制。
一.1 總體思路
系統總體思路是:以物聯網數據終端采集數據為支撐,全天候、全自動監測棉花生產加工,通過部署在云端的“智慧棉花加工物聯網綜合監管服務平臺”為前端加工企業、檢驗單位、監管部門相應的管理、使用、監管,實施網絡化、自動化、數字化的棉花加工全工程實時監測預警,提升棉花加工管理水平和監測能力,提高棉花加工工作質量,保障廣大棉農的合法權益,打造“智慧棉花加工安全監管”的政府信息化建設的大概念、大平臺,確保智慧城市“安全生產”整體高度和社會效應。
一.2 系統目的
從收購、加工、銷售、稅收、信用等各個環節入手,有機整合城市現有棉花加工生產監管信息化基礎數據,建立全方位數字化棉花加工監管服務平臺,積極推進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逐步與國際接軌。
加工時是否具備合法的生產加工設備、收購場地、儲存場地、檢驗設備和質量檢驗人員。加工環節、場地、棉花檢驗設備和符合要求的質量檢驗人員等條件,是否嚴格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;是否嚴格挑撿并排除異性纖維;成包皮棉外包裝標識是否規范;質量標識是否與實物相符;加工成批后,檢驗證書、碼單是否規范。
銷售環節是否貨證同行;棉花進入棉紡企業后,是否接受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的公證檢驗和監督檢驗;棉花類別、等級、凈含量是否與質量憑證、標識相符;是否屬無證調撥。
稅收環節加工企業是否具備稅務登記手續,加工銷售環節中的產品數量是否與開具的一致,是否建有規范的生產銷售賬薄,是否有偷稅漏稅、虛開增值稅等違法行為。
棉花加工企業信用等級是否符合監管信用體系建設標準。
第二章. 總體建設方案
二.1 建設原則
設計原則依托現有的政務云和已建物聯平臺網絡,以活前臺、集數據、強后臺做為頂層架構設計,制定智慧棉花加工監管平臺接入標準和相關技術規范,實現一個平臺、兩級部署、多級應用,即建立基于物聯網的棉花加工件管理服務平臺,實現數據一個源,應用個性化;在市級級單位建立棉花監管服務管理中心,實現全部棉花加工過程的監視、AI判斷,控制,報警。實現資源一張網、數據一張圖、監管分析一套數的綜合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。
二.2 建設目標
本著“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質量”的建設理念,結合棉花加工現狀及安全監察管理的需求,運用物聯網、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,構建并形成全市范圍內棉花加工企業全覆蓋的智能化監管網絡體系,促進棉花加工監管進入“數據監管、動態監管、智慧監管”的全新監管數字化時代。
項目的總體建設目標如下:
(1) 建設一個智慧棉花加工物聯網綜合監管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