豎畫在字中起支柱作用,與橫畫一起成為一個字的骨梁。可以說,豎不直,則字不正。在寫垂露豎和懸針豎的時候,往往不知道他們都在什么情況下使用,在使用的時候不知道有什么規律?現在我根據經驗總結一下,希望供大家參考。
垂露豎和懸針豎的使用時候規律與長短沒多大關系,在長短上也沒有規律可遵循。
判斷豎畫是否為懸針豎有一種簡便的輔助辦法,就是根據筆畫順序判斷。即:懸針豎一定是字的末筆。也就是說字的最后一筆如果是豎畫,通常為懸針豎。
如:“那、即、聽、科、鐘、蜂、神”等(只有個別字例外,即:“介、并、引、川、州、淵”等)
如果豎畫不是末筆則為垂露豎。還有懸針豎用垂露豎寫也不影響字的美觀。
總結一下: 垂露豎是一個通用的豎,可以代替懸針豎使用,但懸針豎就不一定能代替垂露豎使用了。
例如:“木”字的垂露豎不能拿懸針豎代替。但“年”字的懸針豎可以用垂露豎代替。等等...
還有在具體書寫中,如果連續兩個字是懸針,那有時要改用一個為垂露豎,主要是不讓字的鋒芒太多,屬于審美方面的要求,多在軟筆書法里體現的多一些,一般硬筆書法不太強調。
一般情況總結如下:
1.豎在字右半部分的,用懸針為宜。 如 那、即、聽
2.豎跟口,橫搭配的,用懸針為宜。 如 中、千、申、干
3.左邊為撇,兩者皆可。并、開、鄺、卯
練書法加V:lxd2006956